“新分类”发布近一年,信托公司发生了哪些变革?

自2018年起,信托行业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回归本源、转型发展成为核心主线。五年来,信托公司经历了一场监管部门引领下的持续自我革新,功能定位、业务结构、经营模式、风险管理、人才结构等各方面均迎来了大幅变革。

2023年3月20日,《关于规范信托公司信托业务分类的通知》正式下发,新分类通知延续了近年的信托转型导向,在科学研判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国计民生需要的基础上,给信托行业在金融体系中的定位带来了根本性变化。至此,信托业务新分类发布已近一年,信托公司内部发生了哪些变化?

首先,最为鲜明的是业务体系调整,以及随之而来的战略方向、商业模式变化

新分类将信托公司从以非标融资为主的业务形态,转变为“资产服务+资产管理+公益慈善”的三大业务方向。对于信托公司而言,是三大类、25个业务品种的全面铺开,还是精专其中几类,是在转型摸索中需要尽快明确的问题。检视自身禀赋,经过广泛讨论与深度思考,需要将这个问题的答案转变为公司战略方向。

与传统信托业务“自下而上”的特征不同,资产服务信托、资产管理信托所需要的信息系统、投研能力、运营时效、人员结构、制度安排等基础设施需要“自上而下”的公司战略推动。这一年,“战略制定”成为更多信托公司关注的问题。

作为一个营业机构,在确定战略方向的过程中,商业模式必然成为重要的考量要素。比如资产服务信托普遍存在着业务费率低、回报周期长、信息系统投入大等客观特征,找到商业模式、形成利润支撑,也将构成信托公司下一轮发展的主要信心来源。

其次,是管理体系的调整。

客观地说,信托公司在过去一个时期,发展出了一些独具特色的管理模式,比如组织结构“扁平化”,人才“举手制”等。这些管理创新确实促进了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推进了信托业务的快速发展。但从“打猎”为特征的传统非标融资业务,转变到以“农耕”为特色的资产管理信托、资产服务信托,同时需要与之匹配的组织结构转变。“农耕”需要“细作”,处于当前发展阶段的信托公司呼唤专业化的组织结构设置。以中信信托为例,及时捕捉并顺应转型需求,在2023年深入调整生产组织,构建了专业深耕的前台业务架构。

对于信托公司而言,适应于业务结构的专业化组织结构形成后,同时要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激励机制。三大类、25个业务品种的考核与激励安排,还需贴合于公司战略方向,制定不同系数,以此促进于业务战略的推进实施。

最后,是风险管理模式的转变。

传统非标融资业务与当前三大类业务在业务逻辑、展业方式和风险管理等方面都存在本质差异。其中,风险管理面临着核心风险类型的重大改变。

传统融资类信托主要是围绕信用风险管理展开,但随着业务方向的调整,以债券为主要投向的资产管理信托将成为信用风险的管理核心,与之匹配的,信用评级体系搭建将成为评估一家公司信用风险管理的关键。从资产管理信托的大类来说,除了信用风险外,以投研能力为关键的市场风险、以运营能力为关键的操作风险,都成为信托公司应该关注的重点风险类型。对于主要提供专业信托服务的资产服务信托,操作风险、法律合规风险将成为重点。

责任编辑:卢珊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