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信托业协会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末,我国信托资产规模为20.38万亿元,较2017年四季度末的历史峰值下降了5.87万亿元。专家表示,信托资产规模延续了下降趋势,信托资产的结构进一步优化,反映了信托业务转型发展的趋势。
数据显示,一季度,我国信托资产规模环比下降0.55%,较2020年四季度1.79%的环比降幅有所收窄;信托资产规模同比下降4.46%,较2020年一季度5.38%的同比降幅同样有所收窄。
中国信托业协会特约研究员陈进认为,信托资产规模的持续下降主要是顺应监管导向、主动控增速、调结构的结果,表明行业正从注重规模转向注重发展质量。一季度,信托资产规模环比和同比降幅均有所收窄,规模平稳压降为行业转型提供坚实基础。
从资金来源看,以通道类业务为主的单一资金信托占比持续下降;集合资金信托占比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
数据显示,一季度末,单一资金信托规模为5.97万亿元,占比29.32%,同比下降6.68个百分点;集合资金信托规模为9.99万亿元,占比49.05%,同比上升2.06个百分点。
陈进认为,信托资金来源的占比变化反映出信托业务转型的情况。行业正在坚定“去通道”、提高主动管理能力,信托公司加大资产证券化信托、财产权信托业务布局力度,管理财产信托占比持续上升。
与此同时,信托资金投向与运用方式进一步优化。数据显示,一季度末,投向工商企业的资金信托余额为4.89万亿元,占比为30.61%,稳居第一位。
“其实,自2016年以来,工商企业始终是资金信托的第一大投向领域,这充分体现了信托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陈进说,同时,房地产信托业务规模和占比有所压降,避免资金投放过度集中于房地产领域,有助于信托公司推动业务转型,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数据显示,一季度末,投向房地产的资金信托余额为2.17万亿元,同比下降15.75%;房地产信托占比为13.60%,同比下降0.97个百分点,已降至资金信托投向的第四位。
尽管资管新规过渡期延长至2021年底,但信托机构转型仍面临较大压力。专家表示,信托行业应继续积极响应监管号召,继续压降通道类业务和违规开展的融资类业务,同时进一步加强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在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实现行业自身的高质量发展。(记者吴雨)





- 今日十大热股:中美贸易传来利好,PCB人气爆棚中京电子翻倍,4000亿巨头罕见涨停,8天6板妖股提示风险
- 亚洲最大卫星制造基地“强磁场”效应初显,带动5000亿元产值
- 是供给侧收缩+AI需求共振,存储芯片大幅涨价,量价齐升或将持续到2026年
- 国际巨头持续提价,POE国产替代市场空间巨大
- 公安部等部门出手,加速商用密码领域建设进程
- AI基础设施建设提速,PCB产业链高景气度延续释放
- 覆铜板行业兼具周期性和成长性,AI高景气带来新机遇
- 我国首个海水漂浮式光伏项目建成投用
- 大幅提升能量密度的解决方案,硅基负极已经开始批量应用
- 脑再生科技暴涨122%,盘中多次熔断!国家药监局:配合相关部门出台基于脑机接口技术的医疗器械产品支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