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6年9月1日《慈善法》正式实施以来,慈善信托也与之一同走过4年历程。
民政部慈善中国信息平台公开数据显示,从2019年9月1日到2020年8月31日,全国成功备案了215单慈善信托,对应慈善信托规模达到8.76亿元。4年来,全国累计备案的慈善信托数量达到446单,财产规模达到32.32亿元。
记者了解到,目前已备案慈善信托的信托目的的范围较为广泛,已经覆盖了《慈善法》列举的所有领域。其中,扶贫和教育仍是最主要的慈善领域。此外,规模不断增加的同时,慈善信托在形式方面也在不断创新。
11月7日,陆家嘴信托·弘远6号艺术文化慈善信托捐赠仪式在东方艺术中心举行。在当天的捐赠仪式上,陆家嘴信托党委书记、董事长黎作强向上海久牵志愿服务社的50名青少年学生赠送了“市民音乐会”演出门票。
捐赠仪式现场,黎作强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弘远6号是陆家嘴信托成立的首单艺术文化类慈善信托。未来,陆家嘴信托将通过慈善信托的形式,不断拓展公益慈善领域,从而践行金融机构社会责任。
“近年来,随着《慈善法》与《慈善信托管理办法》的陆续出台,公司大力推动慈善信托落地,参与金融扶贫、产业扶贫。未来,我们将继续携手社会各界,凝聚内外部资源,拓展更多公益慈善领域,为服务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公益事业贡献力量。”黎作强进一步指出。
据悉,此次成立的“弘远6号艺术文化慈善信托”首次聚焦文化艺术领域,为来沪务工人员子女提供了近距离接触高雅艺术的机会。
有分析认为,信托的“本源”优势在于法律制度安排上的特殊性,体现为信托公司可以开展非金融受托服务业务。信托公司应该更加深入服务社会民生需求,大力发展养老信托、家族信托、慈善信托、特殊需求信托、遗嘱信托等关乎民生福祉的服务信托。
今年上半年,在抗疫期间,慈善信托也出了一把力。中国信托业协会指出,信托公司积极快速反应、动员各方力量、发挥制度优势、践行社会责任,发起设立的近80单慈善信托效果显著。
对于慈善信托的未来,中国信托业协会表示,信托公司可充分发挥自身决策力、行动力、凝聚力,探索慈善信托品牌化、平台化、持续化、数字化发展方向,在业务端将家族信托等业务与慈善信托有机结合,在项目端与慈善组织、政府部门有效对接,利用各参与主体的优势与特长,推动慈善信托业务切实落地,更加精准、高效帮扶受助群体。
在陆家嘴信托看来,做大服务信托规模,提升服务信托盈利水平,是信托公司的重要课题。服务信托对信息系统、后台支持等要求较高,前期投入较大而盈利性较弱,这对服务信托业务发展形成一定的制约,唯有规模化、批量化发展服务信托,才具备商业价值。




- 机器人,这一方向或有预期差!
- 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研制成功
- 阿里启动近千人招聘,涉及夸克、AI眼镜等C端业务
- 国家数据局将推10多项数据要素政策,相关龙头企业有受益
- 发改委编制“十五五”海洋经济规划,深海科技潜力巨大
- 3700点得而复失,券商板块盘中巨震!未来金融股还有哪些机遇?
- 重磅!国家部署"十五五"海洋经济规划,多项利好政策加码,海洋经济迎来黄金发展期!
- 重磅!全国首台国产商业电子束光刻机突破性问世,精度比肩国际,产业链或将全面腾飞!
- 全球首届人形机器人运动会今日北京开幕,500台机器人将展开538个比赛项目竞技对决
- “AI+医疗”政策再添猛火!浙江十部门联合发文,多模态医疗大模型加速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