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FOF配置方法之风险平价

  FOF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初始形式是投资于私募股权基金的资产组合经过几十年的美国发展,它已经是一个相对成熟的投资模式。2014年8月,中国决定实施“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运作管理办法”,并首次提出公募FOF基金的概念,即公募基金投资基金; 证监会于2016年9月11日开始在基金内实施基金指引,并将公开发售的FOF产品正式提上日程。

  随着证券市场的波动,各类行业板块加快了轮换,证券投资风险的新特征得到了扩大。投资者越来越意识到资产配置的重要性和掌握波动性,而FOF基金具有多战略科学配置,专业筛选和风险分散的特点。越来越多地受到投资者关注。2017年底,作为公募基金的新秀,国内公募 FOF产品正式面世,首批国内6只公募 FOF基金正式发行并在很短时间内完成募集,这意味着国内公募基金投资进入了崭新的阶段。与一般的公募基金不一样的是,公募FOF基金通过投资多样化的基金,力求降低资产组合的风险,避免组合的集中度,因而FOF基金往往具有比较稳健的业绩表现。

  目前流行的FOF策略包括风险平价策略,均值-方差模型策略,Black-Litterman策略和目标风险/目标日期策略。从更长远的发展而言,随着居民对于优质资产配置的需求越来越大,能够带来稳定收益的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风险平价策略是1996年由著名对冲基金桥水基金推出的一种资产配置策略,应用于“全天候策略基金”。最初的策略旨在通过对不同资产进行一定比例配置,从而使各类资产对整体资产组合的风险贡献一致。自1996年设立以来,该基金取得了13.8%的年化收益率,0.75的夏普率,实现了风险收益比更高的投资绩效。

  目前对于风险平价模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风险平价策略在国内资本市场的应用以及与其他资产业绩的比较上,较少涉及对于风险平价策略本身的优化改良。在参考国内对于风险平价研究的基础上,我们认为风险平价策略在实际应用中能够产生好的效果的前提是对不同资产风险的精确度量。因此,我们在风险平价模型构建的过程中,从资产的风险度量着手,分别对公开市场六大类基金(qdii基金、股票型基金、债券型基金、货币型基金、混合类基金、另类投资基金)进行配置,力求能够找到最能精准度量资产风险的方法,分别采用GARCH预测的波动率,历史协方差矩阵、BETA系数、蒙特卡洛模拟估计的VaR(在险价值)、最大回撤率作为模型输入参数来对风险平价模型进行优化,对比最小方差组合、等权重组合,观察通过优化的风险平价模型对资产进行权重配置是否能够显著改善投资组合的业绩表现。

  回测结果如下:

  细说FOF配置方法之风险平价数据来源:Wind、中融信托资产管理事业部整理

  综合比较可以看出,VaR风险平价配置模型能够获得长期稳健的风险调整收益,整体表现最好;最大回撤风险平价模型与等权重模型虽然整体收益较高,但是波动较大,尤其是在2015年下半年的大牛市容易遭受回撤损失;剩下的协方差风险平价模型、BETA风险平价模型、GARCH风险平价模型与最小方差模型虽然在净值走势上能够保持平稳,控制住较小的波动,但是在收益上却略逊VaR风险平价配置模型一筹,但是也是不错的稳健投资策略。

  随着中国资产配置进入新的一个阶段,投资者对于稳健收益产品的要求越来越强烈,传统的银行理财产品虽然风险较低,但是不能满足投资者对于较高收益的需求,而通过研究发现,传统的股票及基金产品虽然能够带来较高的收益,但是波动巨大,对于投资者的研究能力和择时能力要求较高,稍有不慎就会使投资者遭受巨大的损失。

  FOF产品的出现为广大的投资者提供了新的选择,基于分散化投资的理念,FOF产品能够在控制波动的前提下为投资者提供更好的回报,反映到信托产品形式也就是TOF,为投资者的资金配置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和方向。

  作者:张 哲 彧

  来源:中 融 财 富

关键词阅读:FOF配置

责任编辑:卢珊 RF10057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