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托业转型进入“换挡减速期”标品信托难点仍待突破

  当前信托公司在标品信托展业方面还处于经验不足的阶段,信托公司扩展标品业务,需要看整个市场的空间能否提升。

  近日,记者从用益金融信托研究院处获悉,标品信托发行近期大幅攀升,而与之相对的非标产品的发行则出现较为显著的滑坡。

  业内人士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现阶段标品信托业务持续放量,信托行业的转型正在快速推进。可以看到,在数量和规模上,标品业务都不容小觑,在集合信托市场中的地位越发稳固。

  具体来看,哪类标品信托产品在市场上受到更多的青睐?整体来看,标品业务和非标业务又有哪些不同?如何看待标品信托的发展空间?

  标品信托放量

  用益金融信托研究院指出,近期非标类产品受监管和风险的影响持续收紧,标品信托业务成为信托公司展业的重心之一。

  相关数据显示,9月13日至19日这一周标品信托产品成立数量232款,环比减少0.42%,成立规模70.75亿元,环比增加1.82%。其中,投向固收类资产(债券等)的产品成立数量137款,环比减少17.46%;权益类产品成立数量77款,环比增加79.07%。

  对于发行情况,记者注意到,同期标品信托发行123款,环比增加40.82%;发行规模118.78亿元,环比增加39.27%。其中,投向固收类资产(债券等)的产品85款,环比增加46.42%;权益类产品发行数量26款,环比增加85.71%。

  用益信托研究员喻智告诉记者,现阶段标品信托业务持续放量,信托行业的转型正在快速推进。可以看到,在数量和规模上,标品业务都不容小觑,在集合信托市场中的地位越发稳固。

  记者了解到,标品信托一般指信托公司依据信托文件的约定,将信托资金直接或间接投资于公开市场(发行交易的金融产品,包括股票、债券、证券投资基金、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大宗商品、金融衍生品等),具有标准化、有公开市价、可公开交易、流动性强的特点。

  因此,标品信托通常为净值型产品,期限灵活,产品流动性高,投资收益则由底层资产決定,底层资产的价格又是由公开市场交易产生,没有明确的预期收益率。

  运行模式不同

  “信托公司的标品业务是大势所趋,我们目前也有推介相关产品。”某三方财富理财师莉莉(化名)告诉记者。

  在莉莉推介的产品中,记者注意到一款投资标的为AA+评级的非公开发行公司债券产品,该产品是有住宅性质土地抵押的省会项目,预期收益率为年化7.5%,属于标准化城投债券,也是一线城市政信项目,并有当地平台担保。

  有信托行业观察人士林平(化名)告诉记者,有抵押和有担保的债券类产品,和之前的非标模式看起来较为接近,但是标品的流程和非标有很大不同,信息披露和项目运行模式也多有不同。

  “债券既包括有抵押、有担保债券,也有没有抵押担保的,对于后者,目前市场观望情绪确实比较浓,同等情况下相对有抵押和担保的债券产品来说销售情况弱一些,当然如果交易对手和实际债券用途不错的话还是有部分产品会得到市场的青睐。”该人士进一步指出。

  金乐函数信托分析师廖鹤凯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标准化信托产品推介过程中,以债券类产品为例,大体上和之前的非标业务一致,对理财顾问新的要求不多,主要包括对债券的概念、债券的基本情况、债券本身和信托的关系进行梳理等方面。

  不过,廖鹤凯也告诉记者,对于股票、基金类的投资,特别是涉及到衍生品的比如雪球类投资来说,对于理财顾问的要求就比较高了,需要对相关的产品概念、交易结构、投向范围、风控措施、退出机制做详细了解才能和客户说得清楚明白。

  风险控制增强

  另一方面,记者注意到,在优质非标产品较为稀缺的情况下,“且买且珍惜”也一度成为一些销售人员在进行产品推介时经常提到的话语。

  林平告诉记者,这或许体现了转型期部分从业人士的矛盾心理。可以说,当产品的形态从封闭的预期收益型转变成净值型,从业人士和客户仍需要一个逐渐接受的过程。

  有观点认为,非标产品向标品净值型产品的转型并没有增加额外的风险,而是以一种及时透明的方式将风险展示和披露出来,也可以提供更多、更灵活的风险管理以及损失处置的策略。

  一般来说,非标产品的风险是由融资方的预期违约概率和违约损失率共同决定的,发行机构的信用背书实力也起到一定的作用;而标品净值型产品的风险则是通过组合的市场价格波动反映的。

  对于近期集合信托市场上相关投向产品的表现,喻智分析认为,传统的房地产融资信托业务难以满足市场需求,严监管的形势正在倒逼房地产信托业务转型。房地产信托业务近期转型较为明显的特征包括股权投资增长明显、交易对手有所扩展和风险控制增强等方面。

  “与债权融资相比,股权信托的操作难度更高,对信托公司的专业能力和主动管理能力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喻智进一步指出,对于股权项目,信托公司一般会根据项目所处市场情况和发展趋势进行综合判断,提高主动管理能力。“现在多是由信托公司直接控股房地产的项目公司,控制现金流,管控能力强,风险相对可控”。

  难点仍待突破

  在资管新规大背景下,信托行业整体进入转型阶段,各家机构持续压缩通道业务和非标投资,同时优化投资方向,加快标准化投资,强化主动管理能力。

  中国信托业协会指出,资管新规发布以来,信托业进入艰难转型阶段,信托资产规模从2017年四季度末的高点持续滑落。随着资管新规过渡期临近结束,信托资产规模渐趋平稳,并在2021年二季度首次出现回升。

  截至2021年二季度末,信托资产规模为20.64万亿元,与2020年二季度末相比,同比下降0.64万亿元,降幅为3.02%;与2021年一季度末相比,环比增加0.26万亿元,增幅为1.28%。

  “标准化投资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证券市场信托的持续发展,信托资产规模在二季度迎来资管新规颁布后的首次回升。”西南财经大学信托与理财研究所所长翟立宏分析称,随着转型成果的显现,行业发展方向愈加明晰。

  另一方面,也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资金信托新规征求意见稿于去年5月发布,而在正式稿发布之前,针对具体产品的管理细则尚无法明确。可以看到,目前市场上标品信托产品种类较多,投资者选择时仍需对底层资产给予足够多的关注。

  在廖鹤凯看来,当前,融资类业务大幅压降,标品产品替代融资类非标已是大势所趋。不过,当前信托公司在标品信托展业方面还处于经验不足的阶段,信托公司扩展标品业务,需要看整个市场的空间能否提升。

  “从目前存量的标品业务来看,信托公司没有很大的优势,现实业务层面压力较大,产品创新以及投资者认可度两大难点还需要突破。”廖鹤凯进一步指出,在当前的“换挡减速期”,信托公司发力标品信托产品不应过于激进,应当还是以消化存量产品为主。

关键词阅读:信托业协会 信托公司 预期违约 国际金融报 信托业务

责任编辑:卢珊 RF10057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