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持续严监管,以及房企融资的“三四五新规”于上月发布,三季度集合信托产品发行、成立均出现大幅下滑。不断压降融资类产品规模,使产品收益率持续走底同时,金融类等标品成市场主力。
发行、成立均大幅下降,发行机构格局微调
受监管持续压降信托公司融资类业务政策影响,三季度集合信托产品发行出现较大幅度下滑。用益信托数据显示,截至9月30日,当季共计发行集合信托产品6583款,环比减少17.11%,发行规模6375.11亿元,环比下滑21.87%。
对此用益信托研究员喻智分析表示,三季度集合信托产品市场的遇冷,原因有多方面:首先,监管层压降融资类业务是较为直接的原因。其次,优质底层资产的匮乏。以及市场风险依旧高企,信托公司处于防风险的考量,展业相对谨慎等,都是造成发行出现大幅下滑主要原因。
同期,成立规模也出现大幅下滑。统计数据显示,三季度共计成立集合信托产品共5780款,环比下滑27.11%,成立规模5150.06亿元,环比下滑31.05%。
伴随市场发行与成立出现较大下滑,发行机构方面,排名靠前信托公司整体募集规模下滑比较明显。其中,光大信托以997.6亿元募集规模保持首位,之后五矿信托、民生信托、中航信托、中融信托等分列2-10位,仅有三家跌出前十排名。
投资类、浮动类产品成主力,收益率持续走低
中国网财经注意到,在融资类产品被限制监管环境下,非标产品量少募集规模下行,标品信托虽然增长较快,从而也促使投资类、浮动收益类产品占比走高。
数据显示,三季度融资类产品规模占比大幅下滑,相较第二季度下降13.93个百分点,投资类产品规模占比攀升,达到38.79%。信托研究员喻智表示,目前监管层对于非标业务的限制比较严格,且市场上优质非标类资产相对缺乏,融资类信托产品募集规模下滑,发展投资类业务成为行业转型必要途径。
同期,受转型作用影响,固定收益类产品规模占比82.41%,环比减少7.19个百分点;浮动收益类产品规模占比11.68%,环比增加6.62个百分点。
浮动收益型产品增长或主要源自于标品信托兴起,随着监管层对于融资类业务收紧,标品信托前景越被看好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产品收益率表现。9月成立的集合信托产品平均收益率为6.67%,环比下降0.19个百分点,同比下降1.46个百分点。且有业内人士认为,目前市场流动性相对充足,中短期资金利率处于低位,随着净值化改造逐渐推进,集合信托产品较难改变收益率长期下行趋势。
金融类产品领跑,标品或成转型重点
产品市场成立、发行,以及收益率等表现不佳,反映到细分领域三季度金融类产品领跑市场,规模占比超四成;房地产类业务受政策影响出现短期震荡。具体来看,当季度投向房地产领域信托资金规模1658.74亿元,环比下滑29.54%;规模占比达到32.21%,环比增加0.69个百分点;投向金融领域信托资金规模2071.42亿元,环比减少12.01%,规模占比达到40.22%,环比增加8.70个百分点;投向基础产业领域信托资金规模与投向工商企业领域信托资金也出现小幅下滑。
有关信托专家分析道,金融类信托产品比重大幅攀升,与标品信托成为信托公司业务转型重心直接相关;房地产信托产品规模下滑,规模占比上升,主要因房企融资新规影响较大,房企纷纷抢抓政策窗口期大规模融资影响;基础产业类信托募集规模和比重大幅下滑,则受到地方专项债等渠道资金影响较大。
三季度集合信托市场遇冷,集中反映在强监管大背景下,信托行业的转型并不顺利。未来信托公司大概率会将转型重点放在标品信托和传统业务升级改造方面,但风险事件高企,非标资金池类产品风波再起,转型仍存较大不确定性,中国网财经将对行业发展持续关注。





- 今日十大热股:中美贸易传来利好,PCB人气爆棚中京电子翻倍,4000亿巨头罕见涨停,8天6板妖股提示风险
- 亚洲最大卫星制造基地“强磁场”效应初显,带动5000亿元产值
- 是供给侧收缩+AI需求共振,存储芯片大幅涨价,量价齐升或将持续到2026年
- 国际巨头持续提价,POE国产替代市场空间巨大
- 公安部等部门出手,加速商用密码领域建设进程
- AI基础设施建设提速,PCB产业链高景气度延续释放
- 覆铜板行业兼具周期性和成长性,AI高景气带来新机遇
- 我国首个海水漂浮式光伏项目建成投用
- 大幅提升能量密度的解决方案,硅基负极已经开始批量应用
- 脑再生科技暴涨122%,盘中多次熔断!国家药监局:配合相关部门出台基于脑机接口技术的医疗器械产品支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