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亿爆雷来袭!信托业变局收割了谁?

  信托,变天了!

  今年上半年,信托业连续爆出多个大雷。四川信托200亿元资金窟窿、安信信托500亿元产品逾期、国投泰康踩雷31亿元通道业务……甚至还有一个雷,竟然以瞒天过海的手法,从一众信托公司手中套出200亿元的现金——这种“局中局”的操作,令我等吃瓜群众叹为观止。

  实际上,信托业频频爆雷,与风险资产不断增长息息相关。

  2017年前,信托风险资产率普遍维持在0.8%以下。但从2018年开始,风险项目疯狂扩张,2019年末,这一比率已经上升至2.67%。而信托业协会2020年一季度的数据显示,信托风险资产率已破3%,且不排除继续上升的可能。

  据信托业协会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末,信托业风险项目环比增加79个至1626个,整体风险资产规模继续增长至6431.03亿元。即便爆雷不断,但信托对于不少大资金而言,仍然是选项之一。

  一个行业天雷滚滚,却还有资金源源不断地投入其中,其中奥妙何在?

  富人的游戏

  信托,用5个字形容就是:富人的游戏。

  通常来说,购买一个信托产品所需要的资金,往往高达数百万元。能达到这一条件的投资者,往往都称得上是有钱人。注意,这里的百万元指的是现金,要是卖房买信托的话,那您还是靠边站吧。

  但是,信托产品的高门槛,是有道理的。

  信托产品覆盖货币、资本以及实业市场,比基金的涉及面广,获得牌照的难度奇高,还自带“破产保护”这一深受富人喜爱的属性。破产保护意味着,投资在信托里的钱不会被清偿,即便爆雷也有机会拿回本金。

  “安全”,原本是投资人对信托产品的固有印象,但随着信托业的急速发展,这个固有印象正在被打破。

  据了解,海外版本的信托,一般涉及三方:委托方、受托人和受益人。委托方将钱给受托人进行理财,并将收益分配给受益人。这个信托,通常就是“代人理财、为人管业。”

  但中国版本的信托截然不同。

  中国版本的信托,核心是一个金融工具。举个例子,委托人做项目缺少资金,就会去找信托公司筹资,而信托公司通过将项目包装成产品向投资人发售,筹集到资金后将款打给委托人。在委托人的项目产生收益后,连本带利还给信托公司,信托公司抽佣后再返还投资人。

  这一套流程走下来,信托公司就是干着“做中间商赚差价”的活儿,运作上和普通行业的筹资运作没有太大的不同,唯一的区别是信托公司拥有信托牌照,得到投资人的认可,筹集到的资金数额也相对较大,且用时更短。

  投资人图“安全”与“收益”、信托公司图“创收”,但高收益高风险,为了满足两者对收益的追求,风险资产投资应运而生。既然说明了是风险资产,那风险就不是一般地大。

  这不,信托公司今年就连续爆雷了嘛。

  发展之路

  事实上,任何金融产品都有风险。但中国信托行业最早的发展初衷是助力经济发展,因此降低风险显得尤其重要。

  1979年,一代“红色资本家”荣毅仁在人民大会堂吃完一顿羊肉火锅后,受邓公邀请出山。9个月后,中国第一家信托公司——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简称“中信”)成立,由荣毅仁亲自执掌。

  当时的中国外汇储备不足,导致不少好项目在发展过程中都遭遇了现金流难题。

  1980年,江苏仪征化纤厂资金不足,成为中信在信托业融资的首作。荣毅仁提出向国外发行债券启动项目,在日本发行了100亿私募债券,效果相当不错。尽管遇到了一些舆论压力,但三年后江苏仪征化纤厂建成投产,借来的钱如期归还,中信在海内外的信托名声一炮打响。

  从此,“信托热”浪潮汹涌而至。

  为了弥补银行信贷的不足,加上利用多余的闲置资金,各家银行、地方政府等纷纷成立信托公司。1980年,中国第二大信托公司——广东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简称“广国信”)正式成立。

  凭借信托这个金字牌照,广国信在海外累计吸收资金达50亿美元,迅速成为中国南部信托业的龙头。

  “北中信,南广国信”,这两家公司带领着一众中国信托公司一路前行。受两家巨头影响,大量资本进入信托行业。截至1982年6月,仅仅是银行下辖的信托公司或者部门就已多达620个。

  此后,信托业加速发展,巅峰时期(1988年)的信托公司多达1000多家。

  大量资金涌入信托业,信托公司再将这些资金投资到实业当中,中国经济因此而受益。只不过,信托业看似生机勃勃,实际上在飞速扩张的几年中,早已埋下不少“深雷”。

  荣毅仁发债募资的操作,成为了当时信托开展业务的常规操作。资金来源仍然是负债资金,与银行的贷款业务差别不大,与“为人管业、代人理财”的海外信托也相差甚远。

  终于,中国信托业的第一个惊天大雷在1999年引爆了。

  资金窟窿

  1999年1月,广国信递交破产申请书,统领南方信托业数年的龙头就此倒下。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大规模挤兑等系统性风险席卷亚洲。1998年10月,广国信因无法支付巨额内外债务被实施行政性关闭,在接近3个月的清算盘点后,广国信总资产仅为214.71亿元,总负债却高达361.45亿元,负债率为168%,妥妥的“资不抵债”。

  一个146.94亿元的资金窟窿,即便有白衣骑士想救广国信,估计也是无能为力。

  据当时媒体报道,广国信有500多家债权人,而且不严查偿债能力就批放近130亿元的贷款,加上以债养债、乱拆乱投等金融乱象,高管不知道旗下子公司、员工私账走公费报销等以权谋私的行为,直接将负载着信托业希望的广国信一举击溃。

  唯一值钱的,估计就剩下那一张信托牌照。

  广国信的“世纪大雷”,引起监管层的重视。一场持续2年的行业整顿在1999年3月拉开帷幕,信托行业遭遇大洗牌,“银行、信托、证券”业务板块分离得更为明显。

  信托业的规模,从巅峰时期的1000多家公司减少至68家,直至如今,也没有新的信托公司出现。

  只不过,爆雷从来都不会因为行业整顿而彻底消失。

  救星陨落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房地产、基建行业进入黄金时期,信托公司的玩法也一改以往的简单粗暴。

  过去,信托投资大多都是一对一的方式,一旦出事就容易爆雷。但2002年的上海外环隧道项目改变了这个惯例。要知道,像上海外环隧道这类重大工程,一向都很容易出现缺乏资金的情况,而且创造的收益也十分可观。

  上海外环隧道项目由爱建信托操刀,打造成为一个集合信托计划。信托公司可以接受2个或以上的委托人委托,这让个人投资者有机会参与到这个资本游戏当中。

  趁着基建的春风还在,很快就有信托公司推出了与房地产密切关联的房地产资金信托。换言之,你建楼没钱或者不想掏太多钱,可以通过地产信托产品来进行筹资。

  房地产,一时之间成为了信托公司的救星。

  有了大量资金的涌入,房地产行业的发展远超所有人的想象,伴随着房地产的发展,炒房客等一系列“衍生业务”也纷纷出现。房价被一推再推,直至到今天只能仰望的地步。

  与消费品相似,作为民众刚需,房地产的销售回款仍然有所保证,因此一直受到各大信托公司的欢迎。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末68家信托公司管理资产规模为22万亿元,其中房地产信托占比约20%,换算过来,大概是4.4万亿元左右。

  然而,“房住不炒”的政策正将地产信托业务一步步堵死。

  今年5月,银保监会出台《信托公司资金信托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其中明确了全部集合资金信托投资于同一融资人及其关联方非标债券资产合计金额不得超过信托公司净资产30%;全部集合资金信托投资于非标债券资产合计金额在任何时点均不得超过全部集合资金信托合计实收信托的50%。

  听起来,这段话无比绕口,但业内人士都认为这是目前最为严苛的条款。

  用人话来说,如果一家净资产100亿的信托公司,对同一个融资人的非标债权投放规模不得超过30亿元,但目前行业内单只地产信托规模20亿元以上是普遍现象。

  有业内人士反映,信托公司投资非标占比大多超50%,特别是基建和房地产信托。在过去,地产信托一直都是信托公司重要的利润来源,但如今这条路恐怕不及从前了。

  冰山一角

  信托业出现更为严厉的规定,与这个行业不断炸雷关系极大。

  今年3月,成立于2010年的四川信托被监管部门接管并叫停所有资金池业务的消息就开始在市场上流传。尽管5月11日晚,四川信托在官网上回应称,该消息为不实消息,但仅仅一个月后的6月12日,四川信托的雷终于还是炸开了。

  据媒体报道,一众投资者聚集到四川信托总部——成都川信大厦37楼讨要说法,而当时四川信托的监事会主席孔维文则表示,四川信托在5月份拆借了9亿元之后已经1分钱没有,连总部的大厦也抵押出去了。

  与此同时,四川信托旗下多只房地产信托产品,在6月份爆雷以来突然提前结束,涉及资产规模1.396亿元。目前,四川信托涉及8000多个投资人的资金窟窿高达200多亿元,比当年广国信的金额还要高。

  同样在2020年,A股上市公司安信信托也一样炸雷。

  截至6月末,安信信托的受托管理类信托资产规模近2000亿元,但其中有近800亿元已经逾期。有参与安信信托某产品的投资者表示,如果项目本身有问题就认了,但是挪用资金、一直欺骗投资者,这口气咽不下去。据悉,目前安信信托实质性资不抵债的资金窟窿约500亿元。

  根据6月15日上海银保监披露的细节来看,安信信托有31个违规项目,其中违规担保或承诺最低收益的8个、挪用信托资金的17个、未充分揭示风险的2个、开展具有影子银行特征的业务2个、信息披露不完整不真实不准确的2个。

  然而,这31个违规项目不过是安信信托存在问题的冰山一角。

  从前高管禁入市场、监管暂停安信信托主动管理类业务,到1400万元的罚单、重组方案公布、实控人被刑拘,再到后来的违规项目披露。这短短几个月的时间让安信信托从“行业黑马”成为了“行业黑洞”。

  时代周报记者查阅安信信托2019年财报发现,2019年安信信托净亏损39.94亿元,同比降幅117.85%,而2018年不过亏损18.34亿元,同时安信信托真实未能兑付的金额高达117.6亿。

  连续2年出现重大亏损,很难保证安信信托不会再次出现大雷,毕竟2020年因疫情影响,不少金融产品都出现了问题。据该公司5月30日公告,安信信托与与上海电气(集团)总公司等企业以及相关方协商重组方案,但依旧存在重大不确定性。换言之,投资者对安信信托不需要抱有过高的期待。

  除了安信信托之外,也有上市公司主动曝光信托公司踩雷。

  据上市公司美都能源公告显示,该公司因金融借款合同纠纷作为被告被起诉。据悉,原告芜湖渝天投资中心将31亿元资金委托给国投泰康信托,用于向美都能源实控人发放贷款,但实控人未能按时还款,且美都能源已进入退市整理期。

  公告截图

  但对此事件,国投泰康信托方面却称其为不实报道,涉及案件的信托产品早已在2019年10月到期并结束。

  不仅仅是小投资者、普通公司被信托公司“坑”过,就算是国内外知名的巨头,也同样跑不出信托公司的手掌。

  据了解,度小满金融(原百度金融)因一笔已逾期一年多的信托计划无法兑付,暗中与中粮信托“开撕”。早在3月份,就有媒体发布“致中粮信托的一封信”,指出中粮信托“长丰一号”信托计划逾期、信托财产未能全数追回。据悉,背后操刀这封公开信的公司,正是度小满金融。

  公开资料显示,度小满金融通过申银万国证券作为委托人,购买了中粮信托的“长风一号”信托计划,后以此作为自己的产品发售。目前,2亿的信托资金,仅仅追回1.5亿元左右,剩下的则由度小满方面自掏腰包兑付给投资人。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信托计划是向河南省宋河酒业股份有限公司发放信托贷款,用于其日常经营。按理来说,主要就是现金流的补充。但偏偏就是打钱之后,该公司爆出了欠薪、巨额对外担保等各种各样的问题,涉及诉讼、执行案件逾40件,金额超14亿,其中主要以各类借款、融资、借贷为主,被牵涉其中的机构更是几乎将中国知名银行一网打尽。

  中粮信托的“长丰一号”,最终爆雷。而近段时间颇为知名的“黄金信托案”更是不用多说,一家卖黄金饰品的公司以假黄金做抵押直接套走了200亿元,后期有信托公司去查验黄金的时候才发现被骗,一众信托公司都做了一次被人收割的韭菜。

  这一连串关于信托公司的事件,无一不在说明:信托业不断累积的风险项目,正在一个接一个地“炸开”。

  何去何从

  对于信托行业而言,2020年算得上是“流年不利”。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监管部门已经对山西信托、中江国际信托、中航信托、中铁信托、安信信托、山东省国际信托6家信托公司开出了7张罚单。信托公司的连续爆雷,已经引起了监管层的注意。

  数据显示,2020年一季度信托产品不良率已高达3.02%以上。仅从这一数字来看,2020年的风险已远超2018、2019年。

  有分析人士表示,近两三年来,信托产品爆雷、违约、投资人集体维权等事件层出不穷,有些事件甚至严重到让公司不得不改名甚至易主,也有一些信托公司继续掩埋深雷,希望风险能够随着时间而消散。

  如果我们对这些爆雷的公司做一个集中归纳,就能够找出其中的共通之处:“行业黑马”。

  这些爆雷的信托公司,曾经都以“黑马”的姿态现身过,无论时间长短。四川信托、中粮信托、安信信托等出现过产品爆雷事件的公司,都曾经在某一段时间称霸全行业。

  一位业内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从经营数据来看,这些公司普遍都有过“大起大落”的现象,这些现象的背后与该公司的经营策略有关。一般要成为“行业黑马”,首先要有突出的经营业绩、敢于接手传统信托公司不敢接手的风险项目。

  毫无疑问,“高风险,高收益”这个底层逻辑就是“行业黑马”的立身之本。

  只不过,有了漂亮的经营数据后,黑马们往往容易忘记带来这些高收益的项目,本身就是高风险,而这些风险会在一瞬间将他们花费时间建立起来的形象一举击溃。

  爆雷之后,大多数信托公司都会以“政策变化”、“经济情况”等非细节的理由来搪塞投资者。反正只要信托牌照还在,总有东山再起的一天,大不了换个老板或者换个名字。

  有分析人士认为,信托牌照已经成为了信托公司的一种底气,由于行业监管趋严,加上信托牌照本身获得难度较大,具有稀缺性,因此即便原公司因爆雷倒下,但只要信托牌照一天还在,就永远都不会缺接盘侠。

  资本游戏,终究只是一场游戏。

  这些年倒下的P2P、名股实债等各类“理财产品”,大多都是走的“歪门邪道”,通过资金池业务的运作模式来达到快速得到高收益的目的。有人称,近年来倒下的信托公司都不乏资金池业务的身影。

  资金池业务到底是什么?

  按照业内的解释,“资金池的显著特征有:投向不明、滚动发行、集合运作、期限错配、分离定价。”简单概况就是,多次募集资金由受托人管理,将短期资金投向长期资产,但投到哪里不清楚,投资人想拿回本金时也不按照规定进行合理估值。

  这样一来,资金池业务就有了巨大的灰色空间,受托人可以对资金肆意操纵,甚至携款跑路也行。目前,资金池业务已经被严加监管,但类似资金池运作模式的信托产品在不断被创新开发,本次四川信托炸雷的TOT模式就是其中之一。

  资深信托理财规划分析师王子科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四川信托的TOT模式是募资来偿还以往的坏账,但由于监管层出手限制了四川信托的募资能力,因此四川信托没有新资金流入,掩埋多年的雷自然就爆了,当然这与它一开始的违规操作是有关系的。

  如今,只是相对小一点的信托公司爆雷。但大型的信托公司如果长期被限制募资能力,那炸起来的雷可能就不是几百亿的规模,而是几千甚至上万亿元。

  相比起以往的P2P,信托毕竟处于监管之下,整体风险还是相对较小。至少在信托产品爆雷的问题上,很少出现血本无归的情况,大多都是延期处理。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末68家信托公司管理资产规模为22万亿元,但其中违约爆雷的规模不过数百亿元,这是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

  王子科表示,作为业内人士,信托业的确处于行业的大调整时期,投资者要投信托产品的话,一定要谨慎考虑并了解相关企业。由于市场环境的影响,信托目前仍处于中等风险的状态,但真正选择资产配置的时候,信托依旧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至于信托行业的雷什么时候才能彻底“排除”?这个问题值得所有信托公司深思。

关键词阅读:信托公司 1980年 图源 资金池 期限错配

责任编辑:卢珊 RF10057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