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年要将5000万元以上信贷和授信及小企业贷款违约率纳入统计监测。”7月28日,一位上海银监局官员告诉记者。
这是7月28日上午的上海银监局年中工作会议上传出的要求,会上提出要“重点防范化解行业
风险、集中度风险、票据风险、机构风险”。
据一位银行监管人士的介绍,此前银监会有两个统计监测系统,于2004年开始运行,分别针对个人消费信贷(房地产和汽车消费)和企业的大额信贷(包括贷款和授信)。
对于纳入统计监测系统的限额,银监会此前的规定是,“(月末时点)余额在1亿元以上的授信(含贷款)企业要纳入关联企业和大额信贷统计监测。”上述上海银监局官员说。
由于经济基础各异,各个省份的做法不尽相同。“2004年后,安徽省对于1000万元以上的贷款和授信都纳入了统计监测平台。”一位安徽银监局官员说。
“上海现在可能是8000万元。”上述上海银监局官员说。但“今年银监会提出,限额在年内要降到5000万元。”该官员续称,如此一来,受监测的范围将会扩大。
而各家商业银行自身都有统计监测系统。上述上海银监局官员称,一般的商业银行对1000万元以上的授信和贷款都要进行监测。“工行目前的做法是,授信(含贷款)在500万元以上的都要纳入统计监测系统。董事长可以看到工行任何一个二级分行每天发生的500万元以上的授信。”
但关键问题是如何将企业(特别是关联企业)在各行的信贷联合起来,进行分析监测,防范集中度风险。
“一个企业可能在工行和农行都有贷款,银监会的监管是把企业及其关联企业在各家银行的贷款串起来,发挥大额信贷监测的作用。”该官员表示。
银监会主要借助统计监测平台,对各家银行上报的限额以上企业贷款和授信情况进行横向分析。
“主要是针对关联企业,看集团公司所属关联企业的信贷总体情况如何,以及企业具体在哪些银行有贷款。然后根据企业的资产负债、经营和利润情况,进行分析。如果发觉企业有信贷风险的苗头,就向相关各家银行进行‘一对一’的风险提示。”该官员说。
本报记者 陈昆才 上海报道